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主管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办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廉政法制网

滚动新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政协原主席武庆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最高检依法对刘满仓决定逮捕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汇智纾困局 解纷万家事 三堂会审丨低价购房后转手获利 如何认定犯罪孳息 最高检检委会专题分析研判会商一季度检察办案质效 领导干部要带头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从一张身份证的归途看基层治理温度 “纪巡审”贯通协同拓展监督深度广度 习近平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法院新人小赵踩的坑,你能避开吗? 四川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党总支书记、支队长孙昆鹏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定祥主动投案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重庆秀山县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经济委主任 陈天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原三级资深经理张培林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广东河源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徐耀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北京平谷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史立成接受审查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武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殷美根受贿案一审宣判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原主任朱晓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两位清官的一寸棉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5-13 12:53:08
浩瀚青史,秉公执法者有之,不贪不占者有之,为民请命者有之……“一寸棉”尚不染指的蔡信芳、况钟等清官廉吏在青史中永生,聚成中华文化中耀眼的崇廉尚德之光。

       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博物馆内,有一通清道光七年(1827年)刻制的石碑,碑上虽刻有“齐三贵家业地亩记”的字样,然而当地百姓却更习惯称其为“清官碑”。

  碑文由时任蒲城知县蔡信芳撰写,记述了一宗财产纠纷案的审理过程:蒲城县苏坊乡村民齐佐清夫妇,家中有一叔母陈氏和一个年仅3岁的养子齐三贵。齐佐清与人合伙经商,赚了些钱。道光三年(1823年),齐佐清夫妇相继去世,合伙人见利忘义,吞掉了全部财产。一年后,陈氏将此事上告县衙,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审理,此案终结后共追回白银1090两。而此时陈氏已因病身亡,齐三贵又尚年幼,这些银子如何发落引起了乡里亲朋的关注。

  要知道,清朝时期知县一年的俸禄约为45两银子,这笔追回的白银抵得上蔡信芳24年的工资,实属巨额财富。但蔡信芳并不因原告已死,继承人年幼而贪墨。

  碑文中也写明了蔡信芳当时的顾虑:“利之所在,人所必争。且恐余一旦离去,其退回银两只见其入,不见其出,余何以对百姓后世。”蔡信芳担心这一大笔钱会再次被心术不正之人觊觎,由县衙保管显然也无法取信于民,自己将来离任也无法安心。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今勒令该村乡约及其亲族,将银如数全部领去,置买田产。并将所置地亩若干、用银若干、坐落何方,勒之于石,书之于券。此石即磨,此券不朽。他日齐三贵长大成人,继承家业,可无冻馁之虑也,是为记”。于是便有了这通“清官碑”。

  青石不朽,碑文为证。双亲俱亡的齐三贵或许并不清楚家中变故,但蔡信芳却为齐三贵将来的温饱作出了最佳筹划,爱民莫过于此。而这通石碑被完整保存到了今日,亦让我们一睹一百多年前这位清官的风采。

  蔡信芳,字芝轩,湖南善化人,进士出身,道光四年(1824年)任蒲城知县,颇有善政。这起案件是他上任伊始所办,也正是在这起案件中表现出的清廉为民,让他走进了蒲城百姓心坎里。

  好官爱民,民爱好官。蔡信芳离任之日,得到消息的蒲城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挽留这位好知县。深受感动的蔡信芳写下《留别绅民》诗四首,其中一首最能表达他当时的心境:“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也许当年蒲城百姓都是肩挑手提一些自家的好东西来为蔡知县送行,但他却选择了轻舟上路,连秦川一寸棉都不曾带走,感人至深。

  虽清史稿无传、生卒年不详,但百姓保存着他的“清官碑”、后世传颂着他“不带秦川一寸棉”的高风亮节,蔡信芳守住了自己的一份“廉心”。

  德不孤、必有邻。明朝苏州知府况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他赴京考绩之前,曾有同僚提醒他要备厚礼遍送京城官员以谋求支持,但面对为其饯行的人们,况钟赋诗一首:“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

  况钟清廉正直的作风受到苏州百姓称赞。百姓们都称况钟为“况青天”,他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我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在当时,苏州被称为“天下第一剧繁难治”。上任伊始,况钟故意在下属面前装作愚昧无知,任其欺骗。几天后,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之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做。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应当惩罚。”此举令府衙上下大为震动,群吏不敢再偷奸耍滑,从此都奉法行事。

  苏州本是江南富庶之地,却因赋役繁重等原因,致使民不聊生。在况钟的力争下,朝廷屡次下诏减轻苏州的重赋,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况钟治下的苏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在他回乡守制之时,百姓曾作歌谣唱道:“况太守,民父母。众怀思,因去后。愿复来,养田叟。”后来,苏州百姓接连向朝廷上书,请求让况钟任满后不要离开苏州。况钟前后在苏州担任了十三年知府,最后卒于任上。

  况钟一生为官清廉,自从政以来,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他的住处“内署萧然如僧舍”“无铺设华糜物”,除有公宴外,平素用膳就是一荤一素。运载况钟灵柩回故里的船中,“惟书籍,服用器物而已,别无所有”。他在《示诸子诗》中曾说自己“虽无经济才,沿守清白节”,并告诫儿子“非财不可取,勤俭用无竭”。

  浩瀚青史,秉公执法者有之,不贪不占者有之,为民请命者有之……“一寸棉”尚不染指的蔡信芳、况钟等清官廉吏在青史中永生,聚成中华文化中耀眼的崇廉尚德之光。(武利芳)

本网编辑:徐光辉        审核:袁建领

频道精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