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主管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办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廉政法制网

滚动新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政协原主席武庆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最高检依法对刘满仓决定逮捕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汇智纾困局 解纷万家事 三堂会审丨低价购房后转手获利 如何认定犯罪孳息 最高检检委会专题分析研判会商一季度检察办案质效 领导干部要带头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从一张身份证的归途看基层治理温度 “纪巡审”贯通协同拓展监督深度广度 习近平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法院新人小赵踩的坑,你能避开吗? 四川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党总支书记、支队长孙昆鹏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定祥主动投案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重庆秀山县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经济委主任 陈天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原三级资深经理张培林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广东河源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徐耀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北京平谷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史立成接受审查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武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殷美根受贿案一审宣判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原主任朱晓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春节临近物价现抬头趋势 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中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1 00:00:00
  资料图:民众在超市选购蔬菜。 张云 摄   据新华网 2017年食品价格拉低CPI,PPI结束连续五年下降  春节临近物价现抬头趋势  

  资料图:民众在超市选购蔬菜。 张云 摄

   据新华网 2017年食品价格拉低CPI,PPI结束连续五年下降

  春节临近物价现抬头趋势

  专家称2018年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中性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8%。全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2017年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4.9%。全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专家表示,去年CPI保持低位运行,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出现罕见下降的影响,这一趋势将在今年出现改变,随着春节临近,物价有可能抬头。但是,物价整体涨幅在2018年将保持温和,不会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回归中性。

  去年食品价格罕见下降

  2017年全年,CPI涨幅比上年的2%回落了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称,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而2017年全年,PPI由上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成为了亮点,影响PPI上涨约6.13个百分点。

  “2017年CPI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较低,从2017年2月以来食品价格一直负增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年气候相对平稳,蔬菜粮食供应充足,食品价格保持低位。猪肉价格在2017年迎来下行周期,从5月到10月,每月降幅都超过10%,对物价形成下拉作用。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走势平稳,全年平均上涨2.3%、2.2%。核心CPI呈稳中略升态势,主要原因是医疗保健、教育旅游等服务类价格上涨。

  2017年12月CPI同比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多位专家表示,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12月CPI上升的主要原因。绳国庆表示,天气转冷,鲜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鲜果和鸡蛋延续涨势,环比涨幅均超过5%,猪肉、水产品和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环比涨幅均在1%左右。

  PPI方面,2017年12月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4%,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有分析指出,2017年12月PPI回落符合此前市场预期,前期价格上涨较大的上游产业呈高位回落特点,如采掘工业价格上涨9.1%,是近一年涨幅首次降至个位数。煤炭开采、黑色金融矿采选工业价格涨幅回落明显。

  春节将至物价或现抬头

  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多位专家预测,物价可能会出现短期抬头趋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考虑到2018年2月CPI基数极低,通胀可能会迎来“开门红”。展望全年,CPI方面,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对CPI“一次性”负面影响消除,今年食品CPI可能从2017年的-1.4%回弹至2.5%左右;而PPI方面,供给侧改革下产能扩张持续受限,叠加需求回升可能超出预期,PPI可能有更强的“粘性”。由于内外需增长更为乐观,2018年CPI涨幅或达到2.6%左右,PPI涨幅或达到3.3%。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也预测,虽然今年1月CPI同比或回落,但2月可能跳升。CPI在2、3月大概率维持在2%上方,但依然温和。而PPI有可能在1月继续下滑,涨幅或回落至4%左右。

  纵观全年,连平预计,2018年CPI略有上升,通胀水平温和。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国内需求难以大幅扩张;随着去杠杆、防风险和监管政策趋紧,市场利率小幅上行,流动性合理适度,2018年难以出现较大的通胀压力。猪肉价格迎来上行周期,食品价格可能恢复性回升,成为推动2018年CPI上升的主要因素。2018年价格涨势可能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预计2018年CPI同比涨幅上升至2%左右。

  工业价格方面,连平表示,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升,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在国内投资需求趋弱的情况下,2018年工业品价格上涨步伐将会放缓,PPI难以重拾大幅攀升之势。由于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力度加大,对产品价格形成支撑。预计2018年PPI涨幅回落至3.5%左右,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逐渐收窄。

  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中性

  多位专家表示,物价不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也不会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关注点。连平认为,从总体上看,2018年物价形势将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不会产生货币政策相应调节的要求。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也指出,2018年CPI同比涨幅温和回升,叠加PPI同比涨幅收窄,难以对我国货币政策形成明显约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目前多个信号均反映出“不松不紧”仍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由于2018年高通胀可能性极低,从历史经验来看,CPI同比涨幅不超过2.5%,央行不会通过收紧货币来控制通胀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监管态势明显趋严,在坚持防风险底线思维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存在边际收紧的可能性。因此,总体上,“不松不紧”仍是2018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姜超也表示,物价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牵制,今年的政策重心在于防风险、去杠杆,意味着货币政策难放松。但在双支柱框架下,监管政策密集落地会逐步加强宏观审慎的调控效力,有助于货币政策向中性回归。(记者 林远)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