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主管 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主办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廉政法制网

滚动新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政协原主席武庆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最高检依法对刘满仓决定逮捕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红山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汇智纾困局 解纷万家事 三堂会审丨低价购房后转手获利 如何认定犯罪孳息 最高检检委会专题分析研判会商一季度检察办案质效 领导干部要带头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从一张身份证的归途看基层治理温度 “纪巡审”贯通协同拓展监督深度广度 习近平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法院新人小赵踩的坑,你能避开吗? 四川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党总支书记、支队长孙昆鹏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定祥主动投案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重庆秀山县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经济委主任 陈天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原三级资深经理张培林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广东河源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徐耀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北京平谷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史立成接受审查调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武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殷美根受贿案一审宣判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原主任朱晓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来自田间一线的观察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2-10-06 09:12:10
“农业现代化再加上一大批高素质的新一代‘种田人’,这将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很多人还在脑补农民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的农忙画面时,在全国各地的广袤农田里,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科技的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登场、保姆式耕种管收托管服务的普及,令这个收获季充满科技风与未来感。

       中国饭碗如何通过“藏粮于技”端得更稳?“新华视点”记者在田间地头寻找答案。

 

       “老把式”体验掌上务农

       在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种植户李英俊正在田里进行割晒拾禾作业,抢早收获水稻。他身后的这片55万亩的水稻田,已经连续两年应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收集田间数据,监测水稻在各个农时节点的生长情况。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通过利用多光谱无人机航拍稻田、收集数据,再结合地面样本的采集,生成水稻长势分析图和施肥指导处方图,上传到农场的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应用平台提供给种植户。”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副主任于海铭说,自己地里水稻长势旺盛还是缺肥,种植户通过手机App一看便知,施肥也能更精准,对于改善粮食品质、提高产量、节约肥料、降低成本很有用处。

       红卫农场有限公司运用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拍摄稻田后生成的水稻长势分析图。(受访者供图)

       在全国一些地区,机械化、信息化的新农事在广袤田野里不断书写着。

       在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富硒大米生态基地,3000余亩金黄色的富硒稻正在加紧收割。丰城市通过建立农事、农资、农机服务大数据平台,破解农民种粮中遇到的难题,让农民从“会种田”变成“慧种田”。

       “以前农忙时到处找农机,现在市里成立了农事服务中心,全市农机实现了‘云集合’,只要手机一点,就有农机服务上门。”董家镇种粮大户饶彬说。

       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处万亩智慧农场,秋收时节几乎看不到人。金灿灿的稻田中,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快速收割水稻,谷粒落入存储仓,秸秆被切碎回田。

       “从春耕到秋收,我们都可以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智能化无人生产作业模式,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该公司总经理邹泰晖说,得益于无人农机的推广应用,26名职业农民能种上万亩田,而且粮食损耗率也大大降低。

 

       “田保姆”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刚正在查看与合作社签约的1000多名农机手信息。“十一”假期过后,农机手将驾驶数百台收割机、拖拉机、运粮车等,开赴玉米收割一线,履行托管职责。

       通过实施一套科学、统一的作业标准和大垄密植的耕种模式,合作社今年全程托管了县里49万亩玉米地,覆盖农户8000多户,托管面积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

       “我们合作社以产业化服务为主,建成从县城、乡镇到村屯的组织架构;全县大部分村屯都有农机手,每个村屯的农机手负责各自村屯地块的作业,让客户在耕种管收的整个过程都有良好的服务体验。”魏刚说。

       龙江县景山村窝卜屯的高友是合作社雇佣的农机手之一,今年他承担了16户村民共1300多亩地的秋收托管任务。“我跟着合作社干了4年,自己的耕种水平越来越高,也眼瞅着合作社提供的托管套餐越来越优化。”

       高友告诉记者,今年有一户年老无耕作能力的村民把自家的地托管给他种,得益于合作社提供的科学耕种模式,玉米亩产大幅增加。跟几年前土地流转收益相比,那一户村民今年收入有望翻番。

       有了“田保姆”,农民种地更轻松。这并非一句广告词,而是智慧农业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的有力回答。

       9月21日,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武圣宫镇同丰村,当地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中稻。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种粮大户周小毛,今年种了500多亩中稻。但他本人却如同当起了“甩手掌柜”,中稻收割时都没下田,鞋面上甚至没沾泥点。

       “我和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签了托管合同。育秧、耕地、插秧、施肥、收割和销售都不用操心,平日管管沟渠供水就行。”周小毛说,如今粮食也不愁卖,每亩田每年有两三百元的稳定收益。

       井冈山粮油集团副总经理冯小庆告诉记者,公司从2015年开始在吉水县探索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农资配套、农机服务、粮食收储等社会化服务,如今订单面积达21万余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一半左右。

       相比以前,如今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如同看着菜单点菜。冯小庆说,公司既提供全过程托管的“全职田保姆”服务,也有购买单项或多项农业服务的“钟点工田保姆”,农田托管形式更为丰富。

       “种田人”已不是那个“庄稼汉”

       黄金九月,风吹稻浪。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85后”农机手陆向导正在抓紧检修收割机,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

       陆向导是第三代北大荒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垦荒大军挺进北大荒,陆向导的爷爷陆诗然是其中一员,他们“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此后科技不断进步,父亲陆书民用上了拖拉机、收割机。到陆向导这一代,只需轻触安装在插秧机上的平板电脑,搭载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插秧机便开始在田间忙碌,绿油油的秧苗就扎根在黑土地。

       “现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会由我们农机手最先接触掌握,等技术成熟后向农场种植户推广。”陆向导说,农闲时,自己会教种植户对比不同的水稻和肥料品种,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操作先进农机。

       从人扛牛拉“六只脚”,到“四只脚”的拖拉机,再到不用下田的无人化智能操作,新时代的“种田人”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

       9月8日,航拍无人机在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稻田上空进行巡田作业。(受访者供图)

       他们中有农学硕士、农技员,有多年在外打工的农民,也有曾经商办厂的创业者。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新的产销模式,他们推动了特色农业、生态种养、绿色食品、农村电商、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没想到我这个‘庄稼汉’竟有机会站上大学讲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种粮大户闵小明务农16年,今年受聘担任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他感到新型职业农民越发有奔头、有面子。

       近年来,江西农大探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选聘工作由校内延伸到田间地头,先后聘请了18名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的“农民导师”,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民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辅导教学。这些“农民导师”享受副教授级课酬待遇。

       “农业现代化再加上一大批高素质的新一代‘种田人’,这将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智慧农业与农业外经处处长陈勋洪说,在培育现代化农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互联网思维赋能农业,我们的饭碗就能端得更稳。(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聪、魏弘毅、陈春园)

       本网编辑:刘俊鹏   审核:袁建领